9月5日,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在开幕式主旨讲话中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从双边和整体层面重新确定了中非关系历史方位,谋定了中非关系发展的前进方向,开辟了中非合作的新篇章。
然而,在中非友好大家庭团圆欢聚、擘画未来的时刻,《》等部分西方媒体出于“酸葡萄心理”,重新翻炒所谓的中国对非“债务陷阱”,蓄意挑拨中非关系,反映了其敌视“全球南方”合作的狭隘心态,也体现了自身发展对非关系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谓“债务陷阱论”是政治操弄的烂梗,在中非务实合作面前不堪一击。“债务陷阱外交”概念由印度学者布拉玛•切拉尼于2017年正式提出,当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受到慢慢的变多国家和地区的欢迎和响应,部分西方政客、媒体和智库出于对中国影响力日益上升的焦虑,便铺天盖地地将“债务陷阱”作为批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论调。此后,针对中非关系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现实,作为非洲国家主要债权方的西方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为转移非洲国家债务问题的矛盾,竟声称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非洲国家陷入“债务陷阱”。
“债务陷阱论”的核心观点是:中国主动向没有偿还能力的非洲国家发放抵押贷款并延长还款期限,最终在债务国无法还债时,利用这些债务获取该国重要战略资源,并致使债务国陷入债务危机。
自提出后,这种贼喊捉贼的抹黑污蔑言论,就遭到中非双方各界的一致批驳。卢旺达总统卡加梅指出,其他几个国家不应把中国对非投资看作“债务陷阱”,而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中国一样给予非洲同样的帮助。《》攻击抹黑蒙内铁路加重了肯尼亚政府的债务负担,但肯尼亚总统鲁托称赞蒙内铁路成为两国友好互利合作的新名词,有力促进了肯尼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并欢迎中国继续加大对肯投资。
中国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对非提供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始终尊重非洲意愿,立足非方需求,坚持受援国提出、受援国同意,同时最大限度地考虑非洲国家受援国的负债情况和偿还能力,而非西方所说的“主动向没有偿还能力的非洲国家发放贷款”。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非洲发展尤其是工业化水平的主要障碍,同时资金不足又是非洲国家政府在发展基础设施时面临的最大困难。非洲开发银行统计显示,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缺口巨大,到2025年,非洲每年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需求达1700亿美元,但投资缺口为680亿到1080亿美元。中国从自身“要想富,先修路”的经验出发,通过投融资合作,坚定支持非洲国家提升基础设施和相互连通水平,得到非洲国家的欢迎和肯定。目前,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万公里。如果说这些实实在在的、掌握在非洲国家和人民手中的基础设施是“陷阱”,难道某些国家粗涉别国内政、搞口惠而实不至的政治操弄是“蛋糕”?
中国从来不是非洲国家债务的主要责任方,但始终重视推动缓解非洲债务压力。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23年国际债务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非洲外债中,商业债券和多边债务占非洲外债总额的66%,中非双边债务仅占非洲外债总额的11%。中国始终积极通过多双边渠道帮助非洲减缓偿债压力,包括在G20缓债倡议下参与对赞比亚等国的个案债务处理,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免除17个非洲国家截至2021年底对华到期的无息贷款业务。
虽然西方炮制的所谓中国对非“债务陷阱”罔顾事实、站不住脚,但每当中非关系发展迎来关键节点,其就会老调重弹予以翻炒,归根结底在于西方试图继续以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来主导世界——在实现对华遏制的同时,继续满足其对非洲国家“割韭菜”的私心。一方面,当前美国聚焦国内大选和持续推进“印太战略”,欧洲继续遭乌克兰危机反噬,均无暇顾及非洲。面对中非关系提质升级,美西方虽然眼红嫉妒,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翻炒冷饭,污蔑中国为非洲债务危机的责任方,在舆论上抹黑中国,增加自身对华竞争优势,阻遏中国崛起。另一方面,中国对非投融资合作实际上为非洲国家提供了除西方债权机构外的资产金额来源和选择,无形中切断了西方债权人继续向非洲收割高额利息的财路。为此,西方只得使出攻击抹黑中国的伎俩,通过炒作所谓中国对非“债务陷阱”,抹黑中国在非形象,显示西方对非贷款的所谓优势,从而继续通过美联储加息等手段对非洲大割韭菜。
随着中非关系整体提升至战略层级,西方对中国及对中非关系的攻击抹黑,必然不会善罢甘休,还可能会升级加码。但相信在中非双方一同努力下,落实“十大伙伴行动”将为非洲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所谓对非“债务陷阱”论注定毫无市场。(作者单位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