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科(学名:Liliaceae)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种,属单子叶植物类。百合科植物在整个国际都散布得较为广泛,特别是温带和亚热带区域。传统分类法的百合科曾多达230属3500种,而经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依基因分子学研究成果大幅修定后,现在仅包含17个属,此科下常见的植物有百合花、郁金香、贝母等。
一般地下有根状茎、球茎或鳞茎,茎直立或呈攀援状,叶基生或互生、对生、轮生于茎上。
花常为两性,各部为典型的3出数;花被片一般6枚,2轮,雄蕊6,离生或部分合生,有时花大而美丽,花单生或排列成各式的花序,子房上位,多为虫媒花。
猪牙花属(学名:Erythronium)是百合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25种,散布于北半球温带区域。我国有2种,产东北与新疆。
多年生草本,具圆筒状的鳞茎。茎不分枝,有两枚对生叶。叶卵形、椭圆形至宽披针形,常有或多或少的网状脉,具柄。花两性,俯垂,一般单朵顶生,较少2至数朵排成疏松的总状花序;花被片6,离生,排成2轮,披针形,具多脉,反折,基部靠组成杯状;雄蕊6,短于花被片,花丝常不等长,钻形,有时在基部或中部扁平或多少加宽;花药矩圆形至条形,基着,2室,向两边开裂;子房3室,每室具大都胚珠;花柱丝状或向上端增粗,柱头3裂。蒴果近球形或椭圆形,有3棱,具大都种子。
猪牙花(学名:Erythronium japonicum),是百合科猪牙花属的一种多年生植物,原产于日本,韩国和我国东北部。其种加词“japonicum”意为“日本的”。
花期4-5月。地上部分全生育期60天左右,之后进入分解成长阶段(此阶段于地下进行)。物候期可分为出苗期、展叶期、蕾期、花期、果期、干枯期、器官分解期、器官成长期和冬眠期。每年地上植株成长的一起母鳞茎更新成长,剩余为一圆盘形或狭长形鳞座,且每年只留一个鳞座,个个相连,生于鳞茎一侧。猪牙花的叶和花原基从6月中旬开端分解,7月末即完结花、叶等器官的分解。分解完结后在土壤结冻前即于地下开端成长。
散布于我国吉林南部(临江)、日本和朝鲜。生林下润湿地。首要生于以背向阴山坡的林下,成片散布,是早春开花植物的优势种群。当地温达0℃左右时开端成长,当气温高于28℃时开端干枯。
根状茎含淀粉,可食用或酿酒,其口感可与藕粉相媲美。麦苗可食,可蘸酱、腌渍、炒食、调拌凉菜等。叶片隽秀,花样泽美丽,气味浓郁,果实造型独特,可用于林下地上及花坛、花境的美化,也能够做切花。早春蜜源植物。
维护等级:列入《我国生物多样性赤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
贝母属(学名:Fritillaria)是百合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85种,散布于北温带。
贝母属的树立可追溯至16世纪50年代,由林奈以“Fritillaria L.”命名于《植物种志》与《植物属志》中。据记载该属约有60种,分为5组:贝母组(Sect. Fritillaria)、多花组(Sect. Rhinopetalum)、聚花组(Sect. Petillium)、单鳞组(Sect. Theresia)、多鳞片组(Sect. Liliorhiza)。散布区的规模约在北纬26°-65°之间,在欧亚散布区的北界约为北纬58°-60°,如阿尔泰贝母(Fritillaria meleagris Linn.)和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两种的散布就可抵达上述区域。散布最南的种如川贝母在我国的云南横断山区的漾濞、大理、禄劝一带,约北纬26°。散布最东的种Fritillaria camtschatcensis约在东经160°,散布最西的种Fritillaria lusitania约西经9°。在北美洲,散布区北界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威尔士,约为北纬65°、西经168°,阿尔泰贝母的散布归于上述区域,这是贝母属在北美洲散布的西界和北界。其南缘约为北纬32°,如Fritillaria biflora。贝母属在地中海区域散布的品种最多。而在伊朗—土耳其尽管只散布39种3亚种,但该区却具有从原始的贝母组至特化的聚花组,多花组和单鳞组等4个组,只要贝母属中演化水平较高的多鳞片组没有散布在该区。该区不只有较多原始性状的种,并且有较特化的类群。因而,伊朗—土耳其是贝母属品种散布的多样化中心。但贝母属在该区因为受环境的影响,其品种在该区并没有正真取得充沛的开展,而在地中海区域,贝母属的品种首要是贝母组的品种得到较大的开展,因而,地中海区域是贝母属的多度中心。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鳞茎深埋土中,外有鳞茎皮,一般由2(-3)枚白粉质鳞片组成(鳞片内生有2-3对小鳞片),较少由多枚鳞片及周围许多米粒状小鳞片组成,前者鳞茎近卵形或球形,后者常多少呈莲座状。茎直立,不分枝,一部分坐落地下。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对生、轮生或散生,先端弯曲或不弯曲,基部半抱茎。
花较大或略小,一般钟形,俯垂(但在受精后花梗逐步向上,在果期直立),辐射对称,罕见稍两边对称,单朵顶生或多朵排成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具叶状苞片;花被片矩圆形、近匙形至近狭卵形,常靠合,内面近基部有一洼陷的蜜腺窝;雄蕊6枚,花药近基着或背着,2室,内向开裂;花柱3裂或近不裂;柱头伸出于雄蕊之外;子房3室,每室有2纵列胚珠,中轴胎座。蒴果具6棱,棱上常有翅,室背开裂。种子大都,扁平,边际有狭翅。
贝母从种子萌发到开花成果,一般要4-5年时刻。以浙贝母为例,一般秋季种子下土后,次年春天宣布一片针状的叶,叶干枯后地下留有一个直径3-4毫米的鳞茎;第二年从小鳞茎宣布1-2片披针形的叶子,鳞茎持续膨大,直径达7-8毫米;第三年一般能长出几片更大的基生叶,少数还有主茎,地下的鳞茎多为一个,少数为两个,直径可达1.5-1.8厘米;第四年一般都有主茎并具花蕾或能开花,但不成果,地下鳞茎萎烂,从头生成两个新鳞茎;第五年则大大都都能开花成果,地下生成的两个新鳞茎都比较大。彻底长成的鳞茎,一般在次年能宣布两个主茎,地上部分干枯后旧鳞茎也逐步萎烂,留下两个新鳞茎。这个成长周期的长短,不同的品种以及跟着成长环境的改变,是有差异的。但大大都品种都大致如此。在我国,大众把只具1-2片叶子的植株叫“一片草”或“双飘带”;有茎无花的叫“树儿子”;有花而不能成果的叫“气死花”;能成果的花叫“灯笼花”,果实叫“八挂锤”。
贝母成长环境略有不同,如川贝母一般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沟等湿地或岩缝中;浙贝母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隐蔽处或竹林下;平贝母生于低海拔区域的林下、草甸或河谷;新疆贝母生于海拔1300-2000米的林下、草地或沙滩石缝中;米贝母生于海拔1800-2300米的河滨草地或岩石缝中,以及阴湿多岩石之地;砂贝母则常生于蒿属荒漠或阿魏滩中。
贝母首要散布于北半球温带区域,特别是地中海区域、北美洲和亚洲中部,尤以地中海北岸、伊朗、土耳其等区域散布的品种最为丰厚。在我国除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内蒙古、贵州(内蒙古、贵州可能有,但没有采到标本)外,其他省区均有散布,其间以四川(8种)和新疆(6种)品种最丰厚;依照散布区域区分,一般分为横断山区及邻近区域贝母群、长江中下游区域贝母群、新疆区域贝母群。
药材“贝母”为贝母的枯燥鳞茎,在我国有悠长的运用前史。最早的记载当为汉代《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一般用于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贝母类药材以贝母为来历,被区分为川贝母、浙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与平贝母和安徽贝母等6品种型,其间仅安徽贝母没有收载于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川贝母药用价值最高,为贝母类药材上品,其基原植物包含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与瓦布贝母。浙贝母产值居产品贝母的首位,其基原植物包含浙贝母及其变种东贝母。伊贝母基原植物包含伊犁贝母与新疆贝母。平贝母为平贝母的枯燥鳞茎。湖北贝母(鄂贝母)为湖北贝母的枯燥鳞茎,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培养比较广泛,产值仅次于浙贝。安徽贝母为皖贝母的枯燥鳞茎,为20世纪才开展的中药贝母新品种。浙贝母苦寒,多用于外感咳嗽;川贝母苦甘微寒,多用于虚劳咳嗽;伊贝母、平贝母一般均作川贝运用。
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物,贝母已别离出130多种生物碱,多为甾体生物碱,依据其碳结构不同可分为异甾体生物碱和甾体生物碱两大类。异甾体生物碱依据E和F环衔接方法的不同分为瑟文型(cevanine A)、介藜芦型(jervine B)和藜芦胺型(veratramine C),80%的生物碱均为瑟文型,该类生物碱成为贝母属植物的化学特征性成分。甾体生物碱依据氮元素衔接在吲哚环或哌啶环上而分为茄碱型(solanidine D)和裂环茄碱型(secosolanidine E)。
贝母的花亭亭玉立,果、叶形状独特诱人,花样艳丽斑驳,并且有些种花香幽雅浓郁,动人肺腑。在我国以外,波斯贝母(Fritillaria persica)、方格斑贝母(Fritillaria meleagris)、浙贝母已做花卉培养。欧美国家以欣赏为意图,用于院子培养或容器培养,安置环境,使贝母属植物的欣赏价值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在我国,仅有少数的品种用做园林美化美化。如伊贝母平和贝母归于早春短寿植物,是我国北方区域早春花卉及园林美化美化的优秀种质资源。而浙贝母在林下培养,合适阴生环境的美化。
贝母花期早(2-5月),花朵钟形下垂,花被片色彩多样(黄色,黄色带紫斑驳,黄绿色带紫色方斑,紫赤色带白色斑驳,白色等),茎绿色或紫赤色,叶宽绿如带(安徽贝母)或细柔如丝(皖南贝母),叶先端孤形或弯曲等欣赏特征,是合适早春欣赏的特征花卉。其间的安徽贝母、铜陵黄花母、皖南贝母、白花贝母的欣赏价值较大,适宜于庭园、路旁栽种。它们均易栽种与繁殖,引种至合肥均成长繁殖杰出。
川贝母(学名:Fritillaria cirrhosa),为百合科贝母属下的一个种。散布于我国西藏(南部至东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海拔3200-4200米。也见于甘肃(南部)、青海、宁夏、陕西(秦岭)和山西(南部),海拔1800-3200米。也散布于尼泊尔。
川贝母喜冷凉气候特征状况,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湿、喜隐蔽的特性。气温到达30℃或地温超越25℃时,植株就会干枯;海拔低、气温高的区域不能生存。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主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炎热咳嗽;肺痈;瘰疬;痈肿;乳痈。
维护等级:列入《国际自然维护联盟濒危物种赤色名录》(IUCN)——近危(NT)。